基本情况
叶城县是全国核桃种植面积最大的县之一,是“中国核桃之乡”。叶城县已有2000多年的核桃种植历史,叶城核桃经过昆仑山脉冰川雪水的滋养和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栽植,有着弥足珍贵的原生态品质。核桃是叶城的优势特色产业,具有产量高、稳定性强、能连续丰产的特点。叶城核桃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喀喇昆仑山冰川融雪型河流——提孜那甫河、乌鲁克河、柯克亚河、棋盘河,四条河流年径流量12.58亿立方米,经过紫外线的长时间照射,水中的负离子含量高,源头属无人区,水质洁净无污染,矿物质含量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为生产无公害、绿色叶城核桃创造了前提条件,也提高了核桃仁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叶城核桃产区土壤类型为灌淤土,土层厚度≥2m,土质为壤土和砂壤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3.16g/kg,碱解氮含量60mg/kg,有效磷含量12.1mg/kg,速效钾含量131mg/kg,土壤中富含硼、锌、硒等微量元素。不仅满足叶城核桃生长发育对营养成分的需求,且提高了叶城核桃的品质。
截至2022年,叶城县林果业面积稳定在82.03万亩,总产量28万吨,其中核桃面积64.2万亩,核桃总产量13.58万吨。通过积极申报50万亩核桃绿色原料基地和有机农产品品牌、叶城核桃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引导叶城核桃走出新疆,迈出国门。除此之外叶城县有50万亩核桃生产基地已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核桃产业已经成为群众增收致富名副其实的“摇钱树”“金果果”。

文化传承
叶城核桃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根据历史记载,叶城县已有2000多年的核桃种植历史,在汉朝时期为三十六国的子合国和西夜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同时也有过高僧唐玄奘的足迹,著名的“十二木卡姆”艺术在这里有着很深的根基,展现着叶城悠久的农业发展文化。
核桃又名胡桃、羌桃、万岁子。史家确认,两千多年前西域叶尔羌河流域已有核桃栽培并被视为珍品。据晋人张华《博物志》等古籍记载,胡桃本出羌胡(现叶尔羌河流域),因果外有青皮肉包裹,其形如桃,故曰胡桃,又称羌桃。汉张骞出使西域始得此种,携归后植于中原。晋《宫阁名》、宋人苏颂《图经本草》、唐代《酉阳杂俎》、李时珍《本草纲目》都有记载考证。唐朝李白《白胡桃》:“红罗袖里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晶珠。”此果果仁油润香美,十分珍稀名贵,古西域各国将其作为贡品供奉皇上,故古时称其为“万岁子”。1778年,乾隆皇帝曾用核桃工艺品作为“驱邪避灾,保佑平安”之物,摆放于太朝的神龛旁。1997年,香港回归时,中央政府赠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纪念品中就有用核桃制作的工艺真品,寓意“家和万事兴”。当今在文玩行里,因天天手夹核桃把玩,而有“夹(家)核(和)万事兴”这一说法,充分体现了核桃美好寓意的一面。

优良品种
叶城县作为新疆第一大核桃生产县,种质资源是推动核桃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叶城县委、县人民政府注重种质资源的收集、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于2020年7月建立核桃种质资源圃,截至目前已收集保存国内外200余份品种资源,通过对圃内已保存品种资源的遗传稳定性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并以优异种质为亲本,开展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工作。
叶城县选育出的本地优良品种有“吐古其15号”“萨依瓦克5号”“萨依瓦克9号”“新叶1号”“新辉”;推广的优良品种有“温185”“新新2号”“扎343”“新丰”“新光”等26个核桃品种。
叶城核桃营养丰富。核桃仁含粗蛋白≥15%,含粗脂肪≥63%,水分≤4%,单宁含量低,无涩味,果仁香甜可口,已达国标一级或优级标准。叶城核桃具有补气、养血、强肾、通便、润肺等药用价值。

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
一是做强品牌、扩大影响。全力搭建政府统筹、乡镇实施、社会协助、企业参与的叶城核桃战略品牌战略体系,认证有机核桃10万亩,认定绿色A级核桃食品40%以上;培育形成了“叶城核桃”区域公用品牌,以“乔戈里”“脑力士”“新牧”“美嘉”“果叔”等知名子品牌,叶城核桃驰名中外。2000年获得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颁发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称号;2009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叶城核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获得中国经济林协会颁发的“中国核桃之乡”称号;2016年获得原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称号;2020年获得“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同年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2年入选“第四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2023年“叶城核桃栽培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同年,叶城核桃入选2023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来源: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