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道路、井井有条的院落、多姿多彩的文化墙绘,村民们惬意地坐在家门口拉家常,孩子们在不远处的文化广场上嬉戏玩闹……走进管头,村村都有新样貌。向上向善、和谐有序的文明新风激荡在广袤的田野间,获得感、满足感洋溢在农民幸福的笑脸上。
近年来,乡宁县管头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治管齐下、堵疏结合、宣教并重、标本兼治,积极引导群众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谱写移风易俗“三部曲”,奏响文明风尚“新乐章”。
村规民约“引导曲”约出和美乡风
“讲文明、树新风,婚喜事、不攀比,丧事简、不挑剔,敬老人、讲伦理,邻里间、有情谊……”各村委院墙上的村规民约宣传栏格外醒目,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映入眼帘。管头镇组织全镇13个行政村加强“一约四会”建设,将移风易俗新内容、新要求写进村规民约,“规”出乡风文明新气象,“约”出乡风文明新风尚。
全镇各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集民意、听取意见,讨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形成符合本村村情,接地气、合民愿、聚民心的“土规定”“好规矩”。752名村两委干部、网格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走向地里田间,深入农家院落,用拉家常的方式,宣讲移风易俗,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营造民风淳朴、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村风文明的氛围。组织文艺志愿者编排顺口溜、快板、小品等节目,到各村展演,让移风易俗更接地气,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全参与。
深耕文化沃土,镇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园,并将电子屏、微信群、“村村通”大喇叭、宣传栏和道路墙壁作为文化宣传主阵地,寓教育于服务,发挥宣传教化作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形成“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良好局面。目前制作移风易俗宣传视频4个,发放宣传单和倡议书2800余份,文明新风尚成为社会共识。

共建共享“同心曲”倡导文明新风
“这就是一面会说话的墙。谁做得好、谁做得差,群众心里都有数。”管头镇以全省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为契机,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指导各村制定一本制度汇编。设立“红黑榜”,将积分激励机制纳入村民日常管理,设置公民道德、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内容,奖红榜惩黑榜,将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由“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形成“人人参与积分、户户争当优秀”的浓厚氛围,引导村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乡风文明新风尚。
以积分制为基础,各村积极发挥“爱心超市”平台作用,建立完善超市积分兑换配套制度,每季度组织开展评定活动,村民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奖励积分,积分达到兑换标准即可兑换相应物品。用“攒积分”带来的成就感提振村民的精气神,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主动参与基层治理,自觉成为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示范引领“先行曲”构筑淳朴民风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管头镇从管好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入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全镇700余名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带头化解纠纷顾虑、做好群众工作,带头教育引导身边人、示范引领遵守村规民约。
在各村显眼位置打造“一墙三榜”,发挥以德化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作用,依托道德评议会,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典型评选评比。在宣传栏中发布模范先进事迹,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让移风易俗变成人人熟悉、人人去做的事,推动移风易俗常态化。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思想阵地,营造和谐文明村风。
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成为开展凝聚人心、以文化人的文化阵地,充分发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广场文化月”“三下乡”等文化品牌的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宣讲宣传活动,趣味运动会、消夏月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群众在知中行、在行中知,以“躬亲”实践感受文明力量,让移风易俗的理念在群众心中扎根。
乡风要美,美在文明;乡村振兴,文明同行。下一步,管头镇将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推进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文明新风润泽管头大地,助力乡村振兴阔步前行。(栗卓婧 贾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