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堡,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水秀镇,地处要塞,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全村有600余户,农业人口1700余人,耕地约4000亩。该村西通太茅路,东靠108国道和太太路,交通非常便利。武家堡村依托本村的区位优势,以现有设施农业种植户和养殖户为基础,以农高区实验基地为牵引,以党员领办合作社、集中抱团发展为主营方向,开展种(养)经验传授、客源共享、发展思路共商等工作,实现以优代劣、以强带弱的目标,打造“一椒一艾一瓜”标准示范基地。
一椒开启产业新模式
太谷武家堡辣椒标准化农业有机旱作生产技术示范区项目,是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与山西农谷三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产业振兴项目之一。站在辣椒示范区地头,放眼望去,一排排辣椒植株整齐划一,绿油油的辣椒长势格外喜人,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丰收的喜悦景象。

晋中国家农高区辣椒标准化农业有机旱作生产技术示范区以三安系列生物制剂土壤净化剂、生物制肥素、微生物菌肥、植物保护剂、空气清洁剂为主,结合山西省当地种植实践经验,采用生物技术产品与先进耕作技术、优良品种、农业机械相结合,解决了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问题,探索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旱作生产新模式,实现了土壤修复、肥力提升、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产品产量质量双提升的目的,保证了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安全、生产过程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一艾引领产业新变化
微风轻拂,绿荫轻摇,穿过一条长长的田间道路,来到了晋中国家农高区有机旱作艾草试验田,绿油油的艾草在风中摇曳,散发出阵阵艾香。
山西农谷三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长江走在艾草试验田中,满脸喜悦,他摘下几片艾叶仔细端详着,“这里种的艾草最大的特色就是有机旱作,不使用传统的农药化肥,在种植之前,就要用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对土壤进行修复改良。你瞧,我们引进的这个品种,艾叶叶面大且含绒量高……”

艾草生长力旺盛,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山坡、荒地均可种植,艾草每年可收2~3茬。晋中国家农高区有机旱作艾草试验田,地势低平且洼,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很适宜艾草的生长,而且今年第一年第一茬在有机旱作模式下的产量已达900斤,可以说是全国历史上艾草试种第一名,表明在旱作区域内实施有机种植是解决保水保肥抗旱的重要途径。

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苗如意研究员指着长势喜人的艾草讲道:“艾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随着野生艾草供不应求,而且野生艾草越来越少,因此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从艾草丰富产业地——南阳引入山西进行试种。虽然到目前为止,产业和产品均有了,但还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艾草均是通过野生驯化,采用根茎环植,来源不一样导致目前引入的种子较为混杂,从叶形、株形到药用功效都不太相同,因此对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人工选择从原材料选出药效一样的、产量较高的、适宜山西省种植的品种,摸索出独有的山西有机旱作模式,能够种出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自然生长的、纯野生的艾草。”

通过采用有机旱作,引入优质品种,武家堡实现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使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乡村发展好起来。
一瓜打造产业新品牌
在有机旱作“沃小贝”贝贝南瓜三安模式种植基地,一座座整齐排列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棚内瓜蔓葱茏,一个个“迷你小瓜”悬挂在藤蔓上,工人们正忙着采收。

刘凯和张晓敏夫妇于今年引入进口种源——“沃小贝”贝贝南瓜进行试种,基地内一片丰收的景象,贝贝南瓜种成了。在“沃小贝”南瓜种植基地,张晓敏指着一颗颗小巧玲珑的南瓜向来人介绍,三安模式“沃小贝”南瓜单株可以结5~8个果实,植株抗病虫害性较强,耐寒,栽培管理较为简单。在种植中采用典型的有机旱作模式,全过程使用土壤净化剂、生物制肥素和植物保护剂等三安系列生物制剂产品,通过标准化实施,实现了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检测的三环节安全。贝贝南瓜的甜度与营养成分均较高,果肉粉糯,作为宝宝辅食食材,或者给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制作餐食,也都很合适,较受广大群众喜爱。

“沃小贝”贝贝南瓜丰富的营养价值,三安先进技术产品的引用,以及经验丰富的专家的指导,使其成为独特的、能致富的“瓜”。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武家堡村因地制宜,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将农业与企业有效融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有机旱作之路。产业旺起来了,农民富起来了,乡村强起来了,武家堡村以产业推动形成合力促进实现农业、企业、人才、生态全面振兴。
来源:今日农业